专业文章

公司不承认与员工有劳动关系怎么办?

2025-09-09
分享到


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有时会出现公司不承认与员工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这无疑给员工的权益保障带来了巨大困扰。无论是涉及工资拖欠、工伤赔偿,还是社会保险缴纳等问题,劳动关系的确认都是解决争议的关键前提。那么,当公司否认劳动关系时,员工该如何应对? 

劳动关系的法律认定标准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便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同时满足以下情形,劳动关系依然成立:

1.主体资格合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须是依法设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者则应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且未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例如,一家依法注册登记的公司与年满 18 周岁、具备正常劳动能力的员工,从主体资格上就满足劳动关系成立的条件。

2.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这意味着员工需遵守公司的考勤制度、工作纪律等规定,按照公司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比如,员工小张每天按时到公司打卡上班,接受公司分配的工作任务,每月领取固定工资,这就体现了典型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3.劳动内容属于业务组成部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以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例,程序员开发软件、运营人员维护网站、客服人员解答客户咨询等工作,都是公司整体业务不可或缺的部分,从事这些工作的员工与公司之间符合劳动关系的这一认定标准。

员工可收集的劳动关系证据

当公司不承认劳动关系时,员工首要任务是收集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以下是一些常见且重要的证据类型: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包括工资条、银行工资转账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等。这些证据直接反映了公司向员工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是证明劳动关系的关键证据。例如,小李每月都会收到公司通过银行转账发放的工资,银行流水明细上明确显示了转账方为公司名称及具体的工资数额,这就是有力的工资支付凭证。

2.社会保险缴纳记录: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是法定义务,社保缴纳记录可以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员工可通过社保部门的官方网站、社保经办机构打印社保缴费明细,上面会显示用人单位的名称、员工个人信息以及缴费记录等内容。如小王在查询自己的社保缴纳记录时,发现公司为其缴纳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这就为劳动关系的存在提供了重要佐证。

3.工作证件:工作证、服务证、工牌、上岗证等带有公司标识及员工个人信息的证件,能够证明员工的身份及在公司的工作状态。比如,小赵佩戴的工作证上印有公司的标志、名称以及自己的姓名、职位等信息,在证明劳动关系时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4.考勤记录:考勤表、打卡记录、指纹考勤记录等可以显示员工的出勤情况,反映员工接受公司的劳动管理。有些公司采用电子考勤系统,员工可以通过系统导出自己的考勤记录;若公司使用纸质考勤表,员工可尝试获取经公司确认的考勤表复印件作为证据。例如,小钱通过公司的电子考勤系统打印出自己近几个月的打卡记录,清晰地显示了自己的上班、下班时间,这对于证明劳动关系有重要作用。

5.招聘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 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以及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可通过网络截图、招聘平台记录等方式保存),可以证明公司与员工之间存在招聘与被招聘的关系,进而佐证劳动关系的存在。如小孙在应聘公司职位时填写的报名表,以及公司在招聘网站上发布的该职位招聘信息,都能作为相关证据。

6.同事证言:其他了解情况的同事的证言也可作为辅助证据。但需要注意的是,证人一般需要出庭作证,且证人与案件无利害关系,其证言的可信度才更高。比如,小周的同事小李愿意出庭作证,证明小周在公司的工作情况,小李的证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小周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主张。

7.工作相关文件: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文件,如工作任务分配邮件、业务合同、工作成果报告、岗位职责说明书、薪资确认书、岗位调整通知书、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等,能从侧面证明员工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例如,小吴保存了公司领导通过邮件分配工作任务的记录,以及自己完成工作后提交的成果报告,这些文件都有助于证明他与公司的劳动关系。

8.通讯记录:工作过程中的 QQ、微信聊天记录、工作群聊天记录、工作邮件等,若涉及工作安排、沟通工作内容、汇报工作进展等方面,也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小张与公司同事、领导在工作群中的聊天记录,以及与工作相关的邮件往来,都能体现其在公司的工作状态和与公司的关联。

员工的应对策略与维权途径

1.与公司协商:员工可以尝试与公司进行友好协商,要求公司承认劳动关系,并就相关争议问题进行沟通解决。在协商过程中,员工要保持冷静、理智,清晰地阐述自己为公司提供劳动的事实,并出示已收集到的部分证据,争取公司的认可。同时,注意保留协商过程中的相关沟通记录,如聊天记录、邮件、通话录音等,以备后续维权使用。例如,小郑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通过电话协商劳动关系问题,小郑在通话过程中明确提及自己的工作内容、工资发放情况等,并对通话进行了录音。

2.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员工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投诉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件、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初步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证等),详细说明公司不承认劳动关系的情况以及自己的诉求。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责令其提供有关劳动关系的证据,并依法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例如,小齐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公司不承认劳动关系,劳动监察部门接到投诉后,对公司进行了调查,要求公司提供员工的考勤记录、工资发放明细等资料,以核实劳动关系是否存在。

3.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是确认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员工需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申请仲裁时,要提交仲裁申请书,详细写明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如请求确认劳动关系)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同时附上收集到的各类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员工要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例如,小孟因公司不承认劳动关系申请劳动仲裁,在仲裁庭上,他出示了工资转账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据,并详细说明了自己在公司的工作情况,最终仲裁委员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对劳动关系是否成立作出裁决。

4.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起诉:如果员工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最终判决。员工需要按照法院的要求提供证据、参加庭审等诉讼活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小孙对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的裁决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中,他进一步补充了新的证据,并在律师的帮助下,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主张,最终由法院对劳动关系问题作出终审判定。

公司不承认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并非无法解决,员工只要了解劳动关系的法律认定标准,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并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维权,就能够维护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地位,保障自身的劳动权益。在整个维权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至关重要,同时,合理选择维权途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将有助于员工在劳动争议中取得有利的结果。